查看原文
其他

译事 | 名校毕业生分享:翻译硕士能做什么工作?

Yee君 译·世界 2021-03-17
作为智库型研究与资讯平台,译世界【官方微信号译·世界(YEEWORLD)】推出“译事”栏目,聚焦全球语言服务行业,以专业的视角、前沿的眼光,通过双语译介、原创策划等多种形式,评述行业现象、观察业态发展,欢迎关注!本期为第五十四期。


5月19日,由博雅翻译文化沙龙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文化贸易语言服务基地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堂举行,来自MTI院校、语言服务企业的300余人参与了会议。


会议囊括了8个论坛与对话环节,来自翻译界政产学研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行业精英作为对话嘉宾,就语言服务学学科建设、语言服务企业国际市场的开发与人才培养、民族企业的世界之路、中国国学定义与中国文化外译出版、产学研结合与跨校教育、MTI专业与职场需求、翻译行业的机器与人、DTI教育的设想与准备等话题展开了热议与探讨。


在本期“译事”栏目中,Yee君将和各位分享北京大学2015级MTI学生、现就职于中国工商银行的白艺茹主持的“MTI专业与职场需求”论坛。知识产权出版社翻译事业部主任胡新华,中国人民大学2015级MTI学生、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办公室高级翻译曾添添,北京师范大学2016级MTI学生、现就职于波士顿咨询公司的郝曲潇潇,北京大学2017级MTI学生、2019年毕业后将加入江苏省名校优选生选调的程芷薇,北京师范大学2018级MTI学生陈高翔共同探讨职场对于学生的期待以及MTI学生可以怎样学习和发展


MTI专业与职场需求


   主持人    


白艺茹

北京大学2015级MTI学生

现就职于中国工商银行


嘉宾 

    

胡新华

知识产权出版社翻译事业部主任


曾添添

中国人民大学2015级MTI学生

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办公室高级翻译


郝曲潇潇

北京师范大学2016级MTI学生

现就职于波士顿咨询公司


程芷薇

北京大学2017级MTI学生

2019年毕业后将加入江苏省名校优选生选调


陈高翔

北京师范大学2018级MTI学生



▲ 左起:白艺茹、胡新华、曾添添、郝曲潇潇、程芷薇、陈高翔


论坛视频请扫描以下二维码观看:


(视频由“译直播”整理发布)


*以下论坛文字实录由译·世界根据视频整理,不代表译·世界观点,仅供分享交流↓


主持人:首先,我们来问一下胡总,您从一个企业专家和用人的角度,觉得企业或职场对于新毕业的学生的期待是什么?或者更具体来讲,对于我们将来MTI语言人才有什么样的要求和期待?

 

胡新华:大家好,应该说其实我进入语言服务行业时间也不长,只有几年的时间,而且我这个行业也比较片面,主要是在知识产权的语言服务行业。我想从知识产权语言服务的角度来讲一讲,我们这个行业对应届MTI毕业生有什么要求。但我想,对于其他行业来说也应该是通用的。

 

首先来讲,他一定是个复合型人才,要求具有基本的语言能力,还要有其他行业的行业知识要求,我想通用的语言行业应该都是这个要求。对于我们这个知识产权语言服务来讲,除了语言本身之外,我们还有两个基本的能力和要求。第一是,我们做知识产权行业,或者更具体来说做专利翻译比较特殊,因为专利文献既是法律文献,又是科技文献。从法律文献来讲,专利文献里面的权利要求书,记载了我这个专利所要求的权利、所保护的内容以及保护的范围,它就是一个法律文本。所以,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知识产权法律相关的基础知识。另外,我们的专利是各个领域最先进的技术,所以它一定是技术文献。它的说明书里面详细记载着这项技术的解决方案和实施方式,所以它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行业背景和行业知识。比如说,我们做生物领域的翻译,那你就要有一定生物领域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一样,比如其他通讯、电学,都要有一定这种专业的背景知识。

 

所以我想,从MTI的培养来讲,各个高校也一直在说,MTI语言研究生的教育应该是“外语+”的教育,对于知识产权来说更是。那么,它“+”什么呢?就是知识产权法律相关的知识,再加一定的行业知识。所以,我想对于我们所有语言服务行业来说,这实际上也是一个通用的要求,就是“外语+”。只不过其他的语言服务行业可能加的是其他相关的行业知识。

 

主持人:好,谢谢胡总!我觉得“外语+”这个概念是大家都会去认同的一个概念。作为自己的专业来讲,语言能力一定是最基础的,当然,你后面要加自己的专业知识也好,加其他能力也罢,其实都是我们在两年的学习中着重去注意的。我也希望听一听刚刚毕业走入职场的两位同学曾添添和郝曲潇潇来说一说,你们在进入职场之后,对于职场对你们的期待和要求有什么体验和感受?

 

曾添添: 首先很感谢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我是18级毕业生,我就简单地谈一谈我作为一个初入职场的新人,职场对于人才,尤其是语言人才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其实,我现在工作于一个金融机构,是保险公司,它可能有自己独特的一些需求,但我觉得应该有三方面的需求是有一定的共性的,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是需要的。

 

我觉得首先第一点就是,你的专业知识。这可能是大家经常会提到的,但我觉得专业知识不仅仅是包含你在学校里所学到的你的某个专业,但当然这是第一方面。比如说我们是语言专业人才,我现在的岗位是高级翻译,那么,首先翻译能力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专业知识。我觉得无论你在任何一个行业,另一个很重要的专业知识就是你的大行业背景。就比如说你是在工商银行,你可能会需要一些银行、结算、金融方面的一些知识。比如我现在这个岗位,我觉得大行业背景的知识,因为我除了现在做高级翻译之外,还有一些行政的工作,还有投资者关系的工作,那我就需要了解保险、投资,在董事会办公室的工作也会涉及一些财报编纂的工作,所以我还需要了解一些会计、法律的知识,这个大行业背景我觉得也是专业知识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除了本身的专业和大行业背景之外,这是两个专业知识这一块,那么第二点我觉得就是我们对自己工作的熟悉程度,工作标准、工作流程的熟悉程度,其实这一点应该是将我们第一点专业知识和我们具体的工作岗位、具体的公司或者是单位的工作联系起来的一个衔接。我觉得这一点需要时间,还需要你有一个很强的学习能力。就是真正把你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对行业背景的了解去融入到这样一个工作环境当中来,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你会发现在工作场合当中,有的人这种融合能力非常强,可能三个月就上手了,但是有的人就一直停留在那个空间,了解得非常浅,我觉得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能力。

 

第三点其实就是我们的软实力。我们所谓的沟通协调能力、我们的执行力,还有就是在工作当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条理,就是如何把一天的工作按照轻重缓急来排列,并且真正地可以根据这个顺序把它很好地完成,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能力。我觉得大概是这三点。

 

郝曲潇潇:大家好,我现在从事的其实跟前两位有所不同,我主要从事的是项目管理,我就借助我这不到一年的经验说一下,项目管理这个方面对语言方面人才的要求。

 

我觉得第一点还是,虽然做的是项目管理,但还是需要具备翻译专业这个本身的能力。因为虽然不需要每天做翻译,但是做项目经理这个角色,需要了解翻译这个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合理地、有逻辑地安排译员的工作。当客户有疑问,或者有challenge的时候才可以合理地跟他们解释,我们为什么是这么做的。

 

第二点我觉得很重要,也是我在上学时可能有一些忽略的是翻译技术。现在在翻译市场上,其实CAT工具,还有TMS就是翻译项目管理的系统是运用的很广泛的,在很多大企业里面也都在用。所以作为项目经理的话一定要熟悉这些工具的使用,比如说Trados最基本的,然后可能也需要项目经理在企业里跟IT部门合作去搭建一个TMS,所以TMS的一些基本知识也需要知道。

 

第三点我觉得跟刚才添添姐说的一样,就是除了翻译本身以外的沟通、协调、情绪的管理能力,比如说对客户的一些expectation 的manage,这个可能可以归结为项目管理能力。这个是可以在学生时期有一些锻炼的,我也有印象,当时在申请这个岗位参加面试的时候,老板也会问,会对简历里面在学生时期做过的翻译项目管理的实践和实习比较感兴趣,也会提相关的问题,比如说,你做过最紧急的项目是什么样的,或者你最多的时候同时手里可以负责几个项目。有一些这方面的经验,可以更convince你的老板说,我有这些可能客观不能衡量的能力,比如说管理、沟通这些方面。谢谢!

 

主持人:谢谢两位!其实总结下来,我们套用刚刚胡总说的就是这个“外语+”的概念,可能职场对于一个新人,或者说再具体一点,就跟我们今天的主题联系起来,职场对于我们语言专业的人才,它的一个基本的期待可能就是你的外语能力,也就是你的专业能力+你的行业背景+你的综合能力,综合能力包括沟通、协调、情绪管理等等。

 

其实,探讨完职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之后,我们再反过来去想,我们在面对职场、进入职场的时候,我们是否有这样的能力,或者说我们在经过一年两年的学习之后,我们自己的技能树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自己的优势会是什么?这个问题其实挺cliché的,因为特别像是一个面试的问题。这让我想起,我是2017年毕业的,我在当时毕业面试的时候有个特别印象深刻的事情。在一场面试里,面试官问我说,你觉得你的优势是什么?其实这种宝洁八大问类的问题肯定是难不倒我的,但是正当我打算回答的时候,他又补了一句说,除了你的语言之外。我当时其实真的是愣了好几秒,包括我心里其实还默默地在吐槽:你让一个学语言专业的人,不让他说语言,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操作?但是,当时我还是把这个问题顺利地回答了出来,我是怎么回答的呢?今天就不跟大家分享了,因为有五位嘉宾坐在这儿,轮不到我来说。

 

我们接着来听一下我们这个学生团体吧,这四位同学作为今天MTI专业学生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和代表,你们觉得自己的技能树是什么样的?你们觉得你们作为MTI专业的学生,你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以及在校期间或者是有工作之后,包括这整个时间段内,你们是怎么去发掘它,去培养它的?我们想听一下大家的想法,我们从最边上的陈高翔开始吧。

 

陈高翔:大家好,说到这个技能树这一块,我自己就是外语能力这个第一项就不用说了,除此之外我觉得我可能是亲和力,大家看我的面相能看出来了哈。另外一个可能是跟性格有关,我就是属于那种慢慢的,不会很急躁的那种人。所以亲和力算是一点,另外一点就是视频剪辑算是我的一个个人爱好,我为我们北师大举办的很多活动做过视频剪辑工作,包括咱们去年第十届翻译大会的时候的周年视频是我做的,非常荣幸。这个就是我想到的三点。

 

那么,提到外语人才的不可替代性的话,我认为还是“外语+”这种。“外语+”是除了外语能力,它还有一点就是非常熟悉的专业领域。我知道我们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他其实就是英语专业,他没有一些比如法律背景或金融背景,很多都是这样。那我们作为学生,我个人认为就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着手,找自己的兴趣点,从兴趣作为一个切入点。比如说你对足球感兴趣,你可能会查一些足球的相关信息,中文的、外文的,那你喜欢某个球星,你会查一些这个明星的资讯。就是这样长时间下来,就在这个“外语+兴趣”这块就成为你的一项技能。那你日后可能就会从事一些足球翻译或者是体育新闻这些工作,你做起来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另外就是,足球也是你的兴趣,所以既然是你的兴趣,那么你工作起来可能就会更有动力一点。所以,我觉得就是“外语+兴趣”可以提高你的自身竞争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北师大MTI会在招生简章上特别注明的是,我们欢迎跨专业学生报考我们学校。就是你自己的专业背景是不能丢的,再结合你的外语能力,我觉得这是我们外语人才的竞争力。

 

说到技能这方面,我还想问在坐的学姐以及胡总一些问题,为什么我们好多MTI学生毕业之后并没有直接从事翻译这方面的工作,比如全职翻译这些?那如果我们要是跨到别的行业的话,我们在校期间应该关注提升哪方面的技能?我们应该如何提升这些技能?请在坐的学姐帮忙回答一下。

 

主持人:添添学姐回答一下吧。

 

曾添添:其实我本来自己有个提纲专门针对这个问题的,但是我觉得我先给大家分享一个事例。其实我们在校学习翻译的时候做的一些练习,可能是一些制式的练习,我们会把自己的翻译分成很多块:政治、文化、经济等,每块可能会学一些甚至已经过时的材料,但工作的时候我会发现,你真正的在,比如像现在在我的单位会有一些业务发布会,有一些大型的国际开放日,这种场合我需要翻译。这个时候,其实临场的应变能力和你对观众他们的需求的掌握能力,对你自己的这个翻译的表现和你采取的翻译策略其实是会有很大的影响的。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应该是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在一个我们公司的大会上,当时是现场的一个交传,是一个Q&A session, 当时我们的领导在回答一个问题的时候,他提到了一句俗语就是“理想很丰满,但是现实很骨感。”其实我当时因为是第一反应,我就翻译成Our wish is a beauty, but the reality is a monster. 我当时是这么翻的,其实当时翻了之后现场的效果是非常好的,大家一下就被点燃起来了,感觉明明很枯燥的一个会,好像一下就有了乐趣,当时效果还是挺好的。但我自己下来反思了一下,我觉得如果说按照我们真正有翻译精神,要“信、达、雅”的一个标准的话,我可能会翻译成Our wish got curves, but the reality get only edges. 大家学习语言的可能知道curves和edges都是形容女性,但前面一个是形容丰满,非常的有线条,但是后面一个就形容她可能有点chubby,有点赘肉。所以我觉得这个可能无论是在形和意上都会更加地把这个意思表达出来。然后我当时也是抱着领导能够认可我的一个想法,就把这个想法跟我的领导说了,她斟酌了一下,她觉得虽然在信达雅这个层面上可能我的第二版翻译会更好,但其实考虑现场的效果,还有现场其实并不都是语言专业的人才,可能他们并不知道curves和edges具体有什么意思,如果说我当时是以那样的方式来翻的话,可能现场的效果就没有那么好。

 

所以我觉得对于我们在校的培养来说,我们自己对于目标观众,就是我们真正在翻译的时候我们的受众是什么样的,我们服务的对象是什么样的,他们的需求是什么,根据这个来调整自己的翻译策略。我觉得是在我们在校的时候,在校实习或者是获得一些小的翻译机会的时候,自己应该去考虑的一个问题。

 

郝曲潇潇:还是谈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是吧。我觉得学语言的同学们,我认为有两大方面,我的思路是这样的,所有大学生都要学英语,非英专的同学他们学的是听说读写,我们的优势就在听说读写以外,我们去学习和了解到更多的东西。那我觉得可能是两方面吧,第一方面是方法论,我们掌握不只是语言本身,而且还掌握这个语言相关工作怎么去做它。比如说翻译,可能很多人会有一个想法是只要会中文会英文就可以去做翻译,但其实我们接受翻译的教育我们会更了解,不同的文本它对语言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什么样的文本它用什么样的翻译方法。包括当我们遇到查证的时候,我们不只会去百度、谷歌和有道,我们还会有更多的语料库的资源或者说是一些语言学网站的资源来供我们查证,这个就是方法论。或者比如说语言培训行业,因为我是北师大毕业的,可能会想到教书教英语这个方面。其实现在很多大学生,不管是什么专业,他自己的英语功底其实都是很过硬的,毕业之后可能会选择教英语这么一个职业发展方向,但是我个人认为这并没有让英语师范专业的学生变得可替代。因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学习教学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这个就是他们的方法论,构成了他们的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

 

第二个我觉得是对行业的了解。比如说翻译或是语言服务行业,我们MTI的学生可能能更多地知道比如说国内翻译行业这个市场的发展状况、成熟程度、规范程度,或者是哪些领域需求还很大,但是目前还比较空白,是我们这一代翻译人才可以去填补的。还有包括对市场规范的了解,到底什么叫翻得好,比如说本地化行业有个叫LISA就是99.6这个标准,可能MTI专业的同学会知道这个标准,会知道这个数字背后有哪些衡量的准则、衡量的方面,知道这些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衡量自己、要求自己,然后对照着这些标准去发展,这样也会在我们需要进入市场的时候更适合这个市场,更适合工作环境。对行业的了解我觉得还包括一些前沿的技术、前沿的课题、发展趋势,比如说翻译领域可能近些年来讨论比较多的就是Google的神经翻译、AI翻译或者是机器同传这些东西,可能我们能更多地了解最前沿的这些发展趋势,我们也可以更多地思考,虽然我们不是程序员,但是在这样翻译的大方向,在这些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作为语言人才可以做些什么。有了这样的知识也可以在众人谈虎色变,觉得以后不需要人工翻译,甚至都不需要学语言了,有这种观点的时候,我们可能能够更客观、更平衡地看待,然后更加有计划地去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吧。

 

主持人:最后程芷薇同学。

 

程芷薇:谢谢主持人!各位嘉宾、各位老师、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程芷薇,来自北京大学翻译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今年即将毕业,之后是作为选调生到江苏省进行工作。首先我想除了刚才那个核心竞争力的这个topic,我想先谈一下我对翻译专业学生技能树的一个理解。为了对刚才几位嘉宾的发言形成一个补充,我想有两点。第一,我是想从需求端出发,来探讨一下需求端他们期待的学生的技能树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第二点,我想刚刚几位嘉宾更多的是从如何培养语言能力,如何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这个角度来切入,我想更多地谈一谈关于我们MTI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那么,我就以自己比较熟悉的这个选调生来进行举例。其实为什么来举这个例子呢,是因为我翻了我们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的就业报告,我发现了自2015年甚至更早以来,几乎每一届都有一至两个或两到三个学生从事了选调方向,其中的省份可能就包括了江苏省、上海市,还有辽宁省等等。所以我觉得选调这个方向将来可能不仅仅是MTI学生就业的一个小众方向,所以我就以自己比较熟悉并且将来具有一种潜力的这个方向来进行举例。就我参加的某省的选调来看,组织部制定的选拔方案有三条。第一点就是必须是党员。第二点是必须有学生干部经历。第三点就是你必须获得过校级以上荣誉。

 

那么我想,组织部门制定这样的选拔方案,它背后一定是有相当的深意。那么就我粗浅的理解来看,我觉得它之所以制定这样的方案,背后折射出的应该是三点希望学生具有的技能。第一点就是,学生干部经历所赋予学生的全局意识、组织能力。第二点就是获得过校级以上荣誉这背后代表了校内学习能力和校外的实践能力。第三点就是这个学生他能够通过笔试面试的考察,通过政审能够代表他品学兼优的奉献精神。我想其实这三个方面就比较粗略地概括了选调生的一个技能树。当然我觉得自己离这三个方面还是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要走,还是需要不断地努力。

 

然后关于如何培养这个技能树,我想从我对自己将来的工作的要求出发来谈一谈,我想从人和事两个层面来分析。我觉得从质的方面的话来说,我是个即将毕业的学生,但是可能在坐的很多同龄人还是在一年级或者是更低的年级,所以我想从“事”的方面,我觉得还是要对自己有一点要求,就是在安逸的校园里面能多做事,能够多积累自己的项目经验,多培养自己的业务能力。第二点就是从“人”的方面来说,我觉得在校园里面,甚至在实习的场合,能够建立自己的一个比较丰富的交际圈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建立丰富的交际呢,我认为是有一点,就是你一定要有一种抱朴的心态,要多虚心向别人请教,要能够给别人一个接纳你自己的过程,就是要收敛一点。所以我觉得这两点是我对于在坐的一些比较年轻的学生们的一些比较粗略的建议。

 

那么最后一点就是关于核心竞争力的这一点,我觉得我的看法可能跟刚刚几位的看法略有不同,其实在我看来,我并不觉得语言能力可以成为翻译专业学生的一个核心竞争力,反倒是语言能力它所赋予我们的一种全球化、国际化的视角,是有可能成为我们的一种不可替代性,或者称为核心竞争力。因为我觉得其他专业的学生,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有的人说英语甚至比我们更地道、更加流利,这个可能跟他本身的学习经历有关,教育经历有关。那么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是国际化视角,从原因来谈的话,我觉得如果把国际化apply into比如说城市管理领域的话,我觉得我们专业的学生就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建树,有所积极的工作,比如说城市的城市形象国际化、外宣工作,比如说一些城市的生态环境方面、文化方面,与国际的标准进行接轨,这些方面我觉得我们专业的学生都是可以发挥所长,并且进行一定的项目经验积累的。那么如果把国际化视角放在其他领域,比如说传媒领域,比如说刚刚在坐的张高里老师,中国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这一点是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努力和工作的。如果放在其他领域,我想国际化的视角都能够成为我们的一种核心竞争力,这是我的理解。谢谢!

 

主持人:好,非常感谢四位同学的分享。其实结合刚刚高翔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MTI专业的同学没有去做翻译,如果我们不做翻译,我们去做别的事情,我们能够有什么样的优势。这个让我想到上午的时候张月强老师提的一个问题,叫做有多少人真正地毕业以后去参加“一带一路”的工作,去做国际化工作。其实上午的时候我在听的时候我在下面就在想,你如何界定他真的是去做“一带一路”的工作,比如说我去商务部“一带一路”相关的司局去工作,好,我算。那比如说我在工行,但是我可能在专项融资,或者我在国际部会去做一些融资的项目,或者比如说我之前在做的国产飞机推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这些事情。那我是不是也是在作为一个语言人才,去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国际化进程中呢?我觉得这个界定是还需要去讨论的。

 

但是,这也给我一个思考,就是说,不是说我们去选择什么样的工作,而是在你现有的工作和你现有的选择中去挖掘一些机会,去挖掘一些你所有的东西,你所有的事情中能够和我自己的语言能力也好,和综合能力也好相契合,能够让自己去闪光,去发光的点,我觉得这个是我们作为学生也好,作为职场人也好,一直要去思考,不断进行提升的一个方面吧。当然这个其实又落脚到教育上面了,包括其实我们大会一直以来的重点就是MTI的教育。我首先想请胡总来分享一下,您作为企业端的专家和管理者,您觉得我们现在有的MTI的教育以及对于学生的这种培养,您觉得有什么可以提升或者是可以改进的空间呢?这个问题比较大。

 

胡新华:对,这个问题比较大。作为一个产业界的人,不敢说咱们学界教育的问题,但我想说一说一些感想和想法。我觉得像刚才你也提到,就是现在咱们MTI毕业生有多少做翻译的?就很少有真正做笔译的。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在语言服务行业做的,上午咱们政法的田院长讲到,说他们学校80%的学生是在语言服务行业做的。我觉得这其实是挺好的。

 

但是现在MTI的很多毕业生为什么还没有在语言服务行业,或者说没有真正地从事翻译工作。我觉得这可能是跟咱们的培养、教育、需求两边还是有不匹配的地方。所以也是高校的教育为什么在讲要产学研结合。为什么不匹配呢?我想从几个角度说吧。第一个,其实MTI学生学了很多其他专业的学生虽然学了英语但是没有学到的翻译的技能,翻译的本领,但是为什么一到社会上用的时候,很多企业就说,这个好像翻译得也就那么回事。这个MTI毕业的学生翻译出来的东西就那么回事,马马虎虎,没有比其他专业有什么更好,或者有什么优势。其实,我觉得这个其实里面有一个误解,我特别理解咱们MTI的毕业生。为什么呢?我理解大多数社会上的需求或者说行业的需求,多数都是不需要那么高深的翻译的,咱们很多MTI实际上学的是“信、达、雅”,能达到“雅”的程度。我们社会上很多比如说工程翻译,它根本就不需要雅,你只需要把它“信”这层翻译出来就行了。然而我们MTI毕业的学生翻译“信”的时候,比如我们翻译工程文件的时候,你可能就是没有人家学桥梁设计的人翻译一个跟桥梁设计相关的工程文件翻得好,不好在哪儿呢?人家会说你的术语翻译得不对,术语用得不对、不准,所以这样就造成了很多社会上的这些舆论。所以我想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就是对王(继辉)教授搞的这个“5+2”,包括上午柴明颎院长也讲到我们这个MTI教育的初心是什么,就是要产教结合、产学结合,及早地把我们的产业知识,把我们产业的课程融入到MTI的课程里面去。那我们MTI的课程既学到了行业的知识、产业的知识、专业的知识,我们又具备这种非常硬的语言功底,我想MTI融入产业的知识里面、专业的教育里面应该再细一些,现在MTI跟产业结合的教学可能就是文学翻译、法律翻译、科技翻译,我觉得完全可以再细分。比如科技翻译可以细到某一个领域的科技翻译,比如电学领域的细节的翻译,金融领域的MTI翻译教学。我想通过及早地把我们的行业的这种专业知识融入到教学里面去,再加上我们过硬的语言功底,这样的学生毕业出来之后一定是比,比如你在MTI的时候你学了很多金融相关的知识,那一定比它原来招的那些非英语专业、比如金融专业也学过外语,那跟你同样从事国际部国际项目相关的工作时,我觉得你要比他有优势。因为实际上我觉得这些岗位用到的外语知识和语言能力一定比你的专业能力要多。

 

主持人:就是真正地做到了“复合型人才”。

 

胡新华:对,真正的复合型人才。而且是语言功底非常棒的复合型人才,这样培养出来之后,我觉得将来咱们一定能把丢失的阵地夺回来。为什么叫丢失的阵地呢?就是因为现在很多原来其他专业的学生,比如学工程专业的学生或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实际上把我们原来想的,最初想搞MTI教育的将来这种就业的方向实际上挤占了我们这一部分岗位。我觉得我们就是把专业知识及早地融入到MTI的教学当中去,一定能比那些专业毕业的学生更有优势。因为我知道MTI这种教学真正的语言能力的培养一定就比其他就学一门外语的要多很多。

 

主持人:好,谢谢胡总。其实我觉得胡总这个观点就是说我们要把专业知识融入到教学中,它未必说是我们需要开设多么细的专业,因为虽然我们今天的讨论是从需求端向供给端来推,但是MTI教育不等于职业翻译培训,对不对?我们还是一个以教育为本,以人为本的一个事情。那胡总提到的这一点其实我觉得未必是说我们的学校和专业就要给你设立很细分的领域的翻译,而是说提醒我们所有的同学可能在你自己接受专业的语言教育的同时,你也要去想一想像高翔说到的,你的兴趣点是什么,你以后想要去专注的领域是什么。你要有意识地专门地去对自己进行一些训练,无论是上课也好,考证也好,去专门进行学习也好,这个可能是能够给我们的同学们提醒的一点。其实刚刚这个问题,就是对MTI教育的一些小小的想法,这个问题其实我心里挺虚的。因为我们是学生,其实很多时候视角是有限的。我们可能不知道老师们在设置课程,安排所有的锻炼,可能会有一些困难,或者说有一些不太好解决的地方,但是我们是不知道的,所以我们只能天马行空地去抛一些点出来。但是,毕竟我们是在产学研这个链中是作为最终的受众,最终的客户。所以我是觉得我们这个学生对于自己所受教育的一些想法和探讨,可能能够给大家一点点的启发和灵感。所以也请我们四位同学简短地对自己专业或者学校MTI的教育和培养提一些自己的看法。

 

曾添添:其实接着刚才胡总和艺茹说的关于咱们产学结合的问题。因为我也刚从学校出来,作为一个刚刚接受了学校翻译教育,在真正的翻译场合进行了一定实践锻炼的学生加上工作者这样的角度,我觉得可以从两方面来说。第一个是我们真正的学校的课程设置,我们不一定要把专业细分成科技里面的某一个领域的这种翻译,可能我们在以前的课程设置是比较大的,就像政治、经济、科技,可能一个学期的课程会有这几块,其实我们会发现在我们以前的课程训练中所接触的一些材料,可能都是一些老生常谈的一些材料,每个学校用的可能都是一样的。但我觉得现在这种如果我们要将产学结合起来,我们可以针对某个领域,一些实时的东西,去把它作为课程的一个切入点去进行学习。在我们训练翻译的同时,比如说在金融或会计领域,我们可以把财务报表做成一个课程的形式,这样可能感兴趣的学生也会比较多,可能大家参与度也会比较高,(主持人:作为一个作业对吧?)对。这其实也可以应用到我们个人,因为我是作为一个口译学生,个人的训练也是口译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因为其实作为人大的话,我们毕业的时候是要交上400个小时的磁带时的。那么其实在这个训练的过程当中,我们就可以不要再训练我们的教材,像三口、二口、一口的这些教材,而我们可以去挖掘一些产业里,我们的工作场合上真正需要到的一些技能或者一些知识,然后把这个当成我们的训练材料,来真正在翻译的过程当中去学习产业,让产业来融入到我们的翻译的学习过程当中来。我觉得这是我们的训练和我们的课程设置的一个方向。谢谢!

 

郝曲潇潇:那我就简短地再补充两个点吧,我天马行空想到的。一个是我觉得评价标准,反思我自己在上MTI过程中,其实我觉得我上学的时候挺不知道自己的深浅的,就是其实没有很好地对自己有个客观的标准,我的翻译水平到底是什么样子。虽然评价衡量翻译这个本身就是一个有点主观的事情,但是毕竟学生最后都是要走向市场,被市场来衡量的,所以我觉得是不是可以把市场的一些标准,比如说刚刚提到的LISA来引入到MTI学生的培养过程当中,比如平时判作业或是考试的时候是不是可以用这个标准来打分。这样更知道自己如果被放到市场上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差在哪里,哪里该补。第二个我想到的就是翻译实践。好的翻译肯定是要大量地练习,这个也是我们现在MTI有这个15万字这个实践量要求的一个原因。但是我现在反思我自己做的那15万字,可能有几万字都在翻译教材,而且教材是一个很简单的语言,重复非常高的,就还蛮浪费的,我现在觉得可以把时间花在别的上面。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我翻了15万字,我知道我交稿了,我收到钱了,客户没有投诉我。但我到底翻得是好还是不好?我当时是没有一个判断的。所以我觉得15万字翻译量如果都用来有效地练习,是对能力蛮大的一个提高,但是可能现在是不是在内容上和质量上对学生没有一个监控。如果以后能更好地监控,让学生更有效地用这15万字来练习的话,可能会比较好。

 

主持人:芷薇和高翔,非常简短、抓重点地分享一下,毕竟我们时间有限。

 

程芷薇:好,那我就非常简短地说一下。我觉得虽然是让说改进和建议,但是我觉得北京大学MTI有两个做得非常好的地方,我觉得可以抛出来给大家讨论一下。当然我这么说不是因为(王)继辉老师、(师)建胜老师都坐在台底下,也包括看直播的(张)月强老师。第一个方面是,我觉得我们在校内选课方面做得比较好,我们是有自主发展的学分。在这里学分里面,我们学校的学生是可以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个性发展来选择非外国语学院的课程,也就是你查我们班每个学生的课表,都会发现有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来选择其他院系的课程,包括政府管理学院、国关院、新传院等等。那么第二个方面我觉得就是在校外的实践这个方面,我觉得我们学校的MTI专业做得也比较好。就是它不强制学生一定要进入语服、非常专业的相关领域进行工作。我们专业的学生的校外实践可能是去到方方面面的领域,所以这个也是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就是我想说的两点。谢谢!

 

陈高翔:好,那我就以在校生的角度再简短地来发表下我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就是以学生的角度的话,我个人觉得今天咱们的讨论对我来说是非常有收获的,下面有我们北师大的同学,我觉得他们的想法跟我也是一样的。所以我的想法就是,希望以经验交流会这种方式走进我们的学院。比如说毕业的师兄师姐回到校园,给我们的学弟学妹们做一些经验交流,聊聊自己的求职路、工作路上的一些经验或者困惑,我觉得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的潇潇师姐作为我们北师大的毕业生,也欢迎回家看看。好,就这些,谢谢!

 

主持人:好,今天本环节的讨论就到此为止,非常感谢五位嘉宾贡献出来非常有价值和启发性的一些想法。也正如刘和平老师所说,很多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包括很多想法都是今天抛出来希望大家去不断地想,挖掘可能性这件事情绝非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包括MTI的建设也是需要每个人、我们所有的人一起去努力,一起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今天这个短短的50分钟能够给大家一点点收获。谢谢嘉宾们,谢谢大家!



注意啦,好消息!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号内搜”,获取链接,可以快捷搜索“译·世界”号内任意信息~

推荐阅读

译事 | 5位业界大咖谈“DTI的设想与准备”【视频+文字实录】

快讯 | 第十一届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在京举行 八大论坛精彩纷呈

外交部纠正记者英语单词,这个词的使用要格外注意!

热议 | 周四见!中美主播辩论时间确定 刘欣曾在国内外英语演讲比赛中创造历史

双语 | 英国首相梅姨辞职,6分钟演讲泪洒唐宁街【视频+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